close

記者黃芳祿/台南專訪


鄭罕池「芒果之父」深受各界敬重。

走台84線快速道路從麻豆下營段上去到玉井區僅需40分鐘;台灣愛文從栽種、推廣到廣受國人接受,甚至外銷日本等國,一路走來卻要50年頭,這就是鄭罕池精神。

83歲、祖父級的鄭老先生如何從50年代四株芒果打造玉井農會一年存款3億元驚人業績,怎樣用芒果讓當年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感動,親自參訪到允撥巨額經費構建玉井區首座水泥橋,憑的是鄭罕池不向命運低頭毅力。

他一生的愛文芒果傳奇鮮為外人了解,以下是記者的專訪。

「梅花」颱風外圍輕輕掃過北台灣,在大台南市的清晨嗅到一絲絲的颱風味,沒風沒搖,約好鄭罕池老先生的專訪忐忑,擔心是否變卦,因為從電話一頭傳來「阿公脊椎受傷,行動和精神大不如前…。」

約好早上8點見面,準時前往,車子停好,就看到他穿著整齊在門口等候著我們的到來。

老人家招待就位定位坐下來,記者就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包括怎麼會在58年前就想栽種愛文芒果,動機是什麼,對目前芒果價格和未來行銷有何看法,還有何以被封為「芒果教父」等。

在旁關心的孫媳婦說,阿公這陣子不想接受訪問題,早上的精神會比較好,不過鄭老看到我們直說滿投緣的,話匣一打開就滔滔不絕,從動機、行銷到現在外銷日本等國,如數家珍說出。 

阿公說,動機是小時候住在貧困的「斗六仔」部落,半走半跑到玉井國小讀書來回要二個小時,沿途還得走崎嶇不平山路和溯溪,當年老一輩一臉就認出,還打上記號:「臭腳黃生面、加治油孔挺。」

它是指,在40年代窮鄉僻壤部落村民普遍營養不良,蚊蟲多又打赤腳,沒錢裝設電燈,到市區採買身上都背著長長桶子準傋買煤油以便晚上使用。

舉起右手,兩眼有神的鄭老強調,讀國小時就萌生窮人家的孩子要掙到一片天得走出去,也必須比祖先更聰明,而要走出去的首要條件是道路要開發,交通便利,農產品才能賣得好價錢。

鄭罕池表示,他很幸運的是父親為日據時代的「保正」,相當現在的區長或村長,了解讀書的重要,所以他在玉井公學校畢業後考上玉井農業試驗學校就讀,之後轉到玉井農校成為該校首屆曅業生。

學得初級農業知識後,在偶然機會裡認識在農委會前身的農復會服務的「陸之琳」,他從美國引進40多種新品種芒果到台灣試種,經在嘉義、鳳山、羅東、台南等地經七年的觀察後,最後留下包括愛文、海頓、吉陸、犬多、凱多等品種,其中陸先生認定玉井一帶包括氣候、土壤和水質最適合栽種愛文。

鄭罕池剛從農校畢業,擁有農業知識並勇於嚐試別人不敢做的事,當下就接受陸先生撥給的100株芒果幼苗;不料,50年代初期種下後第一年就遇上霜害,僅僅剩下四株還存活著。

隔年,陸先生聞訊獲知想再試種,專程前來踏勘,再次撥給他100株愛文幼苗讓鄭罕池重新栽種。在那個年代沒有任何補助,或耕作機具的撥給,一切得靠自己。

有了上次失敗經驗,鄭罕池不但勇於挑戰,還鼓勵部落鄉親一起來栽種新品種的愛文芒;但,剛開始試種還是有果農心生恐懼,不敢貿然栽種,仍繼續種植低價位的原料甘蔗或樹薯。

直至民國49年,柑橘接連發生細菌性白葉病,部份農民心動試著栽種愛文芒果,加上鄭罕池說學得「嫁接」常識,不存私的全部用來教導農,讓原本傳統育種六年才開發結果的愛文芒果,在嫁接後隔年就開花結果。

傳統農村,一般農民保有安定心態,不願意嚐試更高經濟價值水果;出身農家的鄭罕池認為,農民的務農心態一定要改變,唯有改變才有出路,農民生計和收入才能提升。

說來真的有點誇張,俗說「沒吃過豬肉,也直過豬走路。」鄭罕池強調,他種愛文之前未曾看過愛文長的像什麼樣子。只從陸先生口裡轉述,這個品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種出來很甜、很好吃。

民國51年間首批栽種遭霜害,「碩果僅存」那四株採不到40粒的芒果時才首次看到它紅咚咚的,果實散發出股股香味;鄭罕池強調說,連家人都還沒吃到,全用來給農民和農會人員品嚐。

品嚐試吃時大伙豎起大拇指說讚!鄭罕池現在回想還是喜孜孜的。他說,愛文芒果大又香甜,比起台灣土種芒果大約三倍,口感完全不一樣。

部落村民在鄭罕池的鼓勵和教導下部落農民紛相改種愛文芒果,豈料,頭一年就發生東方果蠅的蟲害,果實還沒成熟就蟲害吃掉大半,身當「班長」的他深感這是責任,自己到各地找防治辦法。

初期遍尋不著,後來到屏果一帶看到栽種蓮霧的果農用超大蚊帳防蟲害,讓他聯想到用紙套子直接套在芒果上面。

這招果然奏效,防治效果達到95%,後續第二代改良型的紙套防蟲,第三代的相繼出爐,直到目前最新式鉛線和紙套合成套在愛文上面的概念全是承自當年鄭罕池土法鍊鋼發明。


沒有當年鄭罕池執意栽種並推廣愛文芒果,就沒有現在玉井區是愛文之鄉美名,更沒有玉井區青果市場在芒果產季時車水馬龍盛況。

當愛文芒果產量慢慢出來了,接著,第二個問題又來了,就是最困擾農民的銷路問題。進入量產的愛文銷不出去是件麻煩的事,只能眼睜睜的看它腐爛,鄭罕池滿是不捨。

還是責任問題,既然當年鼓吹農民栽種,就需擔當辣手的滯銷難題。

對行銷一點概念都沒有的鄭罕池從玉井搭公車到數十公里遠的台南市火車站,頂著陽光,用走的,手裡還捧著整籃芒果找水果店推銷,商家沒看過愛文不敢買。中午餓著肚子,沒錢也不敢停歇腳步休息,走了半天兩腳都軟了,直到傍晚到台南運河附近有個商家願意試著代銷。

哇~那種興奮,真的現在還很記憶猶新,連如何拆帳都沒說,整籃子的芒果都留在那裡。隔兩天再去台南市看銷路時全部賣光,店家在門口掛著大紅紙張把愛文寫「珍果」促銷,讓他既喜又憂。

喜的是終於有人願意接受品嚐,憂的是當那個年代,連愛文芒果都沒人知道。

生意做到最後總要算帳,店家也不知如何算價錢,鄭罕池後來提議看你賣出的價格多少,要賺多少,剩下的再給他;最後,店家算一斤10元,喜出望外的鄭罕池說,那時一斤柑橘才一塊錢,一斗米才6塊錢。

試水溫之後,回來仍面對堆積如山的芒果,如果不賣出等於多年打拚都是做白工。鄭罕池轉而自己充當超級推銷員,遠到台中和台北市向縣、省各級農會推銷愛文,都是面臨「愛文是什麼水果?」而無法走出去。

露出笑容的鄭罕池說,後來想想分析原因愛文是新品種的水果,加上在那個年代傳媒落後,造成推廣通路一直打不開,儘管它是好且新品種水果,一般消費者不敢也不願意去嚐試。

機會是給有心創造契機的人。官方農業通路銷售愛文的期待等了半個月一直沒消息。

心恢意冷之際,愛文滯銷問題終於露出曙光。從事大宗香蕉青果生意的葉姓商人獲知愛文芒果是新品種水果,好心引薦他認識在台北青果市場的一些大盤商人。

就這樣,頭一次把玉井芒果銷到大台北市,那是45年前的事。

幾天後,鄭罕池被通知到郵局領電報,那個年代鄉下地方還沒有電話,電報內容寫著「一百八十斤的愛文,一斤十五元,總計二千七百元。」這天大的消息傳到鄉下果農的耳裡,大家興奮的跳起來,敲鑼打鼓的放鞭炮慶祝。

頭腦清醒的鄭罕池說,民國五十六年間,粗工一天是三十元,玉井市區一棟樓房才十七萬元,很快的,玉井農會一年存款多出三億元,全是拜愛文所賜。

民間版的水果通路在全省打開了,很快的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玉井鄉的愛文供不應求,消費者吃到不一樣的芒果,果農從販售中嚐到甜頭,從此台南縣玉井鄉和愛文鄉劃上等號。

接著,直至民國五十九年,農林廳、農委會和縣農會分別在玉井鄉發表愛文芒果發表會,愛文芒果紅到全國各大街小巷。鄭罕池說到這時候,臉上露出喜孜孜滿意笑容。

如數家珍的鄭罕池,心裡頭至今還感念著蔣經國先生。

他說,民國六十二年,蔣經國在當上行政院長,訂出十大建設發展台灣新方案,其中一項是加速農村計劃,所以還特別專程到玉井鄉參加「嫁接」愛文芒果。

從中央到地方的大小官員和媒體爭相報導,玉井鄉愛文芒果成立專業區,鄭罕池當面向蔣經國建議發展觀光果園,讓消費者可以到園區買到最新鮮水果,得拓寬玉井鄉道和橋樑。

蔣經國答允全力配合,破舊的「中正橋」獲中央以六百萬元興建,玉井街道整個拓寬筆直,全是鄭罕池全力爭取而來。


鄭罕池多年前到芒果園工作時接受某雜誌採訪。

紅極一時的愛文芒果像是人的一生歲月,從少年、壯年到老年;水果新品種日新月異,進口水果充斥,40多年後,愛文芒果的光環慢慢退去,價格也跟著滑落,多年前旺季時曾一度跌落谷底。

乏人問津之際,視芒果如子女般關心的鄭罕池儘管是到八旬高齡,仍常到果園巡視,注意愛文交易價格,進而三代接續愛文果園栽種管理工作,而今年頂級的愛文一斤可賣到一百元以上,真不簡單。


鄭罕池當上阿祖含飴弄孫樂趣被拍上鏡頭。


鄭罕池和家人在自家芒果園合影。

脊椎出了些問題,行動稍有不便的鄭罕池特地拿著多年前某雜誌和地方政府頒贈的匾額,露出滿意笑容說,看到他的出生地經濟都起來了,愛文也能買到日本等國家,所以這這輩子活的很有價值。

一路走來可用披荊斬棘,提升玉井原鄉民生活品質和建設,畢生致力愛文芒果新技術和產銷及價格,如今垂垂已老之際鄭罕池被封為「愛文芒果之父」著是眾望所歸。

結束訪問離開時,他向記者揮手說,很抱歉,今年種的愛文都收成完了,「沒辦法待你,明年擱再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cb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