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圖/王以瑾

一個人編著竹片,另一人則拿著毛筆專心地在燈籠上寫字作畫,相較於北港朝天宮廟前街上花生芝麻油的叫賣吵雜,夫妻兩人守著的這家傳統燈籠店格外顯得安靜。已步入耳順之年的林聰賢,是森興燈店第四代,傳承140年。

燈籠曾經是兼具實用與裝飾的生活必須品,廟裡要掛燈籠、大戶人家家裡也要掛燈籠,神轎出巡的隊伍、迎娶的隊伍、送葬的隊伍……,不過,時代愈進步,燈籠和人們的生活卻離得愈來愈遠,它漸漸變成像宗教慶典之類的特殊場合才需要的裝飾,但即使神明出巡還需要它,卻也不見得要使用純手工製作的燈籠,燈籠紙用印刷的便宜多了,雖然呆板的印刷字體不像手寫的那麼有生命力,但有幾個人在乎?

傳統燈籠店已經不多見了,就算還掛著招牌營業,有些師傅也已轉型為藝術創作者,傳統燈籠已成為藝術品而不是用品,由此可想而知,像林聰賢這樣一筆一畫紮紮實實地寫著、賺著「用品」錢的燈籠師傅,有多麼難得了。有人要求在燈籠上畫個美女圖,嘩眾取寵,林聰賢寧願不接這筆生意,他堅持宗教神明祭祀用品必須莊嚴且遵循祖先傳下來的格式,他不能為了賺錢違背職業良心,也鬧笑話。

森興燈店在朝天宮前已經超過1個世紀了;曾祖父向泉州的師傅學藝,開店時間為清同治五年(1866年),由於手工好、價格公道,清朝時期就已打響名號,連台南府城這種當時最發達的大城鎮,都有人特別到雲林來購買;但森興這個店號是由祖父林森命名。


燈籠的製作很繁瑣,一次只能上一種油彩,乾了才能再上其他顏色。

製作燈籠,從選用竹子就是一門學問,太小的容易蛀,太老的編不動,森興的燈籠只用台南六甲3年生的桂竹,且要避開3~7月的竹筍產季。

燈籠不是你愛做大就做多大,每種燈有固定大小,要照「燈尺」製作,尺寸不對就不吉利,這種不合格的燈籠是賣不出去的;燈籠的形狀美不美,竹編的技術是第一步,圓,必須圓如球,方,則要正,角度要順。 

裱布和作畫寫字又是另一門學問。燈籠布一定要裱得平順,燈籠才會好看。而燈籠布分為紙和紗布兩種材料,紗布較麻煩,表面必須先塗上一層洋菜,畫寫的墨色才不會暈開,若是用色較多的燈籠,必須上完一種顏色,等顏料乾了再上另一種顏色,所以做一個簡單圖型的大型燈籠必須花上4、5天時間,畫得精緻的、用色較多的,則需要半個月以上;若光是寫字,像林聰賢這樣經驗老道的師傅,大約1、20分鐘可以完成一個小燈籠,但在圓弧的燈籠上寫字和在平面寫字完全不同,下筆的力道全靠經驗拿捏。


森興燈店整間店內除了燈籠,沒有其他的裝潢,很空,也很滿。

從早上7點到晚上9、10點,夫妻倆就守著這片店,一個削竹、編竹,一個畫燈籠;60歲的林聰賢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坐在一張藤椅上,一手持著燈籠,一手拿著毛筆,低著頭,認真地寫著畫著,一直維持這個姿勢應該很累人吧,這幾十年的歲月就這樣過去了。給神明用的燈,不可能太貴,手工產製的燈籠,一天也做不了幾個,「但如果我們不做了,以後媽祖生日要用什麼?」林聰賢在這燈籠上的一筆一畫,承續的不只是林家的家業,更是傳統技藝的延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cb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